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辦理e-ID問題面面觀專題演講新聞稿

字型大小:
110-030-1

士林地院為使同仁掌握新知、瞭解重大政策推動之爭議,特於本月中(110年10月15日)辦理「e-ID問題面面觀」專題演講,並邀請中央研究院資訊創新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黃彥男擔任講座。黃彥男主任曾於美國AT&T貝爾實驗室擔任執行長,返國後亦曾先後於資策會、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數位匯流辦公室任職,並就e-ID政策擔任審查委員,對於演講主題有深入了解及廣泛背景知識。

黃主任首先介紹推動數位國家的成功案例典範—愛沙尼亞。該國坐落東歐北部,人口僅有130萬人,土地面積稍大於台灣,自2002年起即開始推行數位身分證政策,至今號稱有除了結婚和離婚以外,99%的服務均可在線提供,建立極具特色的數位愛沙尼亞,並自2014年起提供簽發電子居民證(e-Residency),吸引來自全球的投資。在愛沙尼亞的資訊基礎架構中,結合了數位身分證以及貫穿各公私部門的X-ROAD,即可各式數位服務,如:公部門的健保資料庫、私人企業的金融、電信服務。

接著黃主任指出,根據全球市場趨勢調查及分析顧問機構的統計,全球至今年為止,已有很高比例國家採用晶片卡之國家身分證明文件,而成為國際趨勢。我國亦曾於2019年5月公布數位身分證發行計畫,原先規劃將國民身分證改版升級為具有晶片功能,內嵌自然人憑證,可搭配密碼雙重身分認證後,透過政府骨幹網路介接各部會的獨立系統資料庫,並可整合健保卡、駕照,達到多卡合一功能。但因數位身分證無法完全排除資安風險,所具備的強大功能背後隱含著一旦管控不佳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害及風險,而缺乏專法對於數位身分證進行使用規範,也引發人權團體的種種疑慮,終使此一政策暫難推動。除數位身分證外,黃主任也附帶介紹解說行動身分識別(FIDO),以及多種在大數據社會下對於隱私的保護機制。

黃主任的專題演講吸引了多位法官到場聆聽與會,並就線上遠距開庭如何確認人別之技術、有了數位身分證後可能衍生之新興犯罪型態,以及法院保管之案件卷宗如何數位化及去識別化後提供外界研究等議題,與黃主任深入互動交流,最後在充滿科技與法律跨領域對話討論中結束本次專題演講。

檔案下載

  • 030-士林地院辦理e-ID問題面面觀專題演講新聞稿1101018doc
  • 030-士林地院辦理e-ID問題面面觀專題演講新聞稿1101018odt
  • 發布日期:110-10-19
  • 更新日期:110-10-18
  • 發布單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回頁首